图片 专家解读:“蛟龙”对比“深海挑战者(2)_优德体育_优德棋牌-游戏|app|官网
当前位置: 优德体育_优德棋牌-游戏|app|官网 > 武器装备 > 正文

专家解读:“蛟龙”对比“深海挑战者(2)

2013-03-09 20:13|军事网| 编辑: | 点击: 次 | 我要评论()



 



  中国的“蛟龙”号潜水器(资料图)


  为保证载人球壳能够耐受1100个大气压的考验,同时减小制造难度,节省经费开支,“深海挑战者号”的直径定为1.09米,且由钢质材料进行加工。


  上岸后的卡梅隆如此形容他在水中的感受:“下潜过程中,在里面坐着不是那么舒服,我只能缩进身体,根本无法伸腿。”更重要的是,由于压力太大,潜水器出现液压油泄漏情况,安全起见,卡梅隆缩短了在海底的停留时间。


  “他是要练练瑜伽的,不练瑜伽受不了。”徐芑南笑言,为了抵达预计深度,卡梅隆是用克服极限的精神来弥补“深海挑战者号”球舱较小的不足。


  对于一次深海探险来讲,“蜗居”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内六七个小时,也许可以勉强接受,但如果要求科学家这样去工作,徐芑南认为“这显然不现实”。如果使用与“深海挑战者号”同样的材料、同样下潜到1万米的深度,“蛟龙号”的重量将大大超过“深海挑战者号”。即使使用钛合金材料,“蛟龙号”的重量也会大幅度增加,并由此带来一系列技术上的难题。


  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金建才补充说,“蛟龙号”需要几千次的下潜寿命,“深海挑战者号”的设计寿命也许只要几次就可以。


  金建才说,目前世界上几种型号的科学考察用潜水器下潜和上浮的速度都在1—2节之间,而“深海挑战者号”像个鱼雷,直上直下,下潜速度提高到了4—5节,大大节省了下潜、上浮时间,有效增加了潜水器的海底工作时间。


  但在徐芑南眼中,大家对深潜技术的关注,带来了相互之间的竞争,“这是好事,对科学技术发展,对人类探知地球和海洋的奥秘,有很大好处”。


  其实早在1960年,时任美国海军上尉唐·华尔什和瑞士人亚格斯·皮卡德就曾乘坐“曲斯特号”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“挑战者深渊”的底部,创造了10916米的深度纪录。但令人遗憾的是,他们只待了20分钟,由于潜水器卷起了海床上的大量泥沙,两人几乎什么都没看到,甚至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,更没有取到任何海底样品。人们只能凭借仪表的记录,承认他们曾经到达过这一深度。


  除卡梅隆之外,美国探险家史蒂夫·福斯特在2005年就委托一家公司帮他设计制造能到达全海深(11000米)的两艘“深海飞行挑战者号”载人潜水器。由于福斯特在2007年9月驾机探险过程中意外身亡,“深海飞行挑战者号”的设计制造工作也由于资金中断而停滞过一段时间。2010年,另一位探险家克里斯·威尔士获得英国实业巨头理查德·布兰森的资金支持,使得该项目又得以继续。他们两人原计划在2011年冲刺“挑战者深渊”,但由于下潜过程中出现故障而未能如愿。按照计划,他们将于今年再次发起冲击。


  “蛟龙号”下一步是否会不再满足之前的设计水深,朝着1万米冲击呢?徐芑南给出了否定答案:“我们最大设计深度就是7000米级。”

 

 



  • 复制链接
  • 打印文章
【已有位网友发表了看法,点击查看 。】
用户评论:希望朝鲜理性看安理会决议 应当理解中国难处
发表评论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