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 毛泽东与邓小平对中国“工业化”理解有何不同?(7)_优德体育_优德棋牌-游戏|app|官网
当前位置: 优德体育_优德棋牌-游戏|app|官网 > 娱乐八卦 > 星闻 > 正文

毛泽东与邓小平对中国“工业化”理解有何不同?(7)

2013-03-09 21:03|军事网| 编辑: | 点击: 次 | 我要评论()




    有趣的是,农民务工较早的地区,并不是生活条件贫困的西部农村,而是东南沿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农村。如较早进入建筑行业的,就是山东和广东等地;较早进入商业领域的,是江浙地区;较早去往海外从事服务业的,是闽西地区。


    相比较而言,西部地广人稀,虽然耕地质量不高,但人均耕地面积大,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也大。而在东南沿海的丘陵地区,人均耕地面积极少,在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安徽等地的中西部,人均耕地都很少能超过一亩,农村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较少。再加上东南沿海贴近一系列开放城市,在进城务工时有地理、语言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便利。


    早期农民工的去向,一是农村的乡镇,一是大城市。


    作为农村改革成果的一部分,农村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,由原来单一的粮食生产,变成粮食生产、家庭副业、手工业、以农副产品交易为主的小型商业、乡镇企业等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格局。


    其中,乡镇企业带来的新气象最为明显。在人民公社中后期,公社和生产队也办有社队企业,从事简单生产资料的加工生产。这些社队企业虽然是集体所有制,但是已经进行了计划经济下市场交易的尝试。更关键的是,这些企业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企业生产和销售人员。




  • 复制链接
  • 打印文章
【已有位网友发表了看法,点击查看 。】
用户评论:希望朝鲜理性看安理会决议 应当理解中国难处
发表评论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